由我公司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北京邮电大学合作完成的项目“通讯信息反欺诈系统的关键技术及应用”经工业和信息化部推荐,拟申报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要求,现将该项目成果申报内容公示如下。
自2017年12月18日起至2018年1月5日为异议期。在异议期内,有异议者必须采用书面形式,写清异议的内容,并应署其姓名、联系方式(如需保密,请注明)。异议材料请交到我公司联系人。
项目名称:通讯信息反欺诈系统的关键技术及应用
提名者 : 工业和信息化部
提名意见
为了解决通讯信息欺诈这一重大社会问题,该项目开展了反欺诈关键技术研究、系统开发和应用部署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重大创新成果。该项目针对通讯信息诈骗行为跨国、多渠道、高技术、复杂多变的特点,设计构建了多渠道分级研判与全面协同防治的反欺诈系统架构;研发了基于机器学习模型的诈骗识别技术,并率先实施了跨部门一体化闭环反欺诈联合防控机制,实现了对诈骗的全流程立体防控;创新性地设计实现并率先提供了虚拟改号拦截、疑似诈骗来电提醒等多种反欺诈技术方案和公益服务。
基于上述成果,该项目建成了全球领先的通讯信息反欺诈系统,可根据犯罪分子诈骗行为的动态变化进行反欺诈方案的持续演进,可有效打击网络传销诈骗等新兴诈骗模式,建立了覆盖电信网、互联网,面向未来的通讯信息诈骗长效防治体系。该系统在现网大规模应用,有效遏制了通讯信息诈骗持续高发的态势,大幅度降低了诈骗报案率,为用户挽回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该项目技术水平国际领先,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在ITU-T和3GPP等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并制定了首批通讯信息反欺诈的国际标准。该项目为建立全国一体化的反欺诈体系,保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同时也为全球通讯信息反欺诈工作探索出了切实有效的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起到了示范作用。
提名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项目简介
近年来,通讯信息诈骗呈现出跨国、跨网、产业化、专业化的特点。诈骗分子采用虚拟改号、伪基站、“呼死你”等新技术,利用电话、短彩信、互联网等多种渠道,不断翻新诈骗手段。通讯信息诈骗持续高发,愈演愈烈(2015年全国诈骗案值到达最高峰222亿元),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多次批示,要求坚决打击通讯信息诈骗犯罪。面对“多渠道异构数据融合、模糊行为自适应识别、多业务并发冲突”等重大技术挑战,项目单位持续反欺诈技术攻关,取得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
系统架构方面:针对多渠道的不同诈骗行为特征和技术特点,分别建设专项反欺诈平台,统一建设了全网反欺诈大数据分析平台。将各专项平台的能力封装为服务组件,通过服务集成的方式,攻克了跨平台异构数据融合的技术难题,实现了对复杂诈骗模式的快速研判和协同防治。
识别算法方面:采用机器学习模型,将诈骗识别从号码层面深入到诈骗行为和内容层面,攻克了异构多维特征建模、模糊诈骗行为分类聚类、诈骗敏感词义辨析三项技术难题,研发了一系列针对诈骗电话、不良短彩信、伪基站、钓鱼网站及恶意软件的识别算法,支持对复杂、新型诈骗模式的自适应识别。中国赛宝实验室测试表明,诈骗电话识别准确率为99.4%,漏检率为5.86%。
业务提供方面:提出了基于业务协调中间件的多业务并存机制,攻克了反欺诈业务与现网业务冲突的技术难题;率先设计和提供了面向全网用户(无需安装APP)的虚拟改号拦截、疑似诈骗来电提醒、“呼死你”防控等反欺诈公益服务。
基于上述创新,项目累计投资23亿元建成了全球领先的通讯信息反欺诈系统(包括1套全网反欺诈大数据平台,9个专项全国平台和137个分省子平台)并大规模应用。截至2017年底,共拦截诈骗电话5.9亿次,“呼死你”电话4.9亿次,不良短彩信263.1亿条,协助侦破伪基站1.1万个,下发疑似诈骗来电提醒72亿次,发现恶意软件131万个,处置钓鱼网站30.3万个,有效扭转了通讯信息诈骗持续上升的势头,使近两年的报案数降低了40%,为群众挽回了近20亿的直接经济损失(协助公安机关及时止付)和超过250亿的潜在经济损失。
项目在ITU-T和3GPP发布了通讯信息诈骗治理的首批国际标准4项;申请发明专利103项(62项已授权);在IEEE COMMAG等顶级期刊发表SCI论文43篇,EI论文139篇;获2014年中国通信学会一等奖、2016年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一等奖、2016年全球GLOTEL金奖、2017年电信大数据司马奖最高奖。
国际电联秘书长赵厚麟先生认为“该项目无论技术水平,应用创新,还是系统规模,在全球电信行业都处于领先地位”。刘韵洁院士指出“项目建成了针对通讯信息诈骗的长效防治体系,为我国反欺诈工作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在全球起到了示范作用”。广东省公安厅指出“项目有效协助警方成功侦破一批特大跨国电信网络诈骗专案,社会效益巨大”。浙江省公安厅指出“自应用该系统以来,有力打击了通讯信息诈骗犯罪,社会效益显著”。
客观评价
1)专家评价
中国联通科技委主任刘韵洁院士对项目做出高度评价:“在基于号码层面进行诈骗识别的传统方式的基础上,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将诈骗识别深入到诈骗行为与内容层面”;“解决了反欺诈业务与现网业务冲突避免和并发共存的重大技术难题”;“形成了针对通讯信息诈骗的长效防治体系”;“在理论、技术、应用,以及实施效果方面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为我国反欺诈工作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在全球起到了示范作用”。
国际电信联盟(ITU)秘书长赵厚麟先生在深入了解项目后,给予了高度评价:“该项目由产学研团队精心打造,进展迅速,成绩斐然”;“该项目无论技术水平,应用创新,还是系统规模,在全球电信行业都处于领先地位”。
项目识别算法方面的成果被智能系统奠基人之一、比利时鲁汶大学Jan Vanthienen教授在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影响因子3.928)论文中引用和评价:“该成果根据用户行为聚类定义角色,通过用户通话网络之间的输入输出特征,发现了用户间多维特征关联,精准地识别了潜在异常用户”。
项目系统架构方面的成果被意大利的Antonio Corradi教授等在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影响因子10.435)论文引用并给予评价:“廖建新等人设计了一个多级协同的业务网络架构,支持了服务能力集成与灵活的信令控制,并依此实现了优化的业务提供”。巴勒莫大学的Vincenzo Maniscalco教授在IEEE ICIN论文中也评价本成果:“该系统架构通过不同服务组件的集成,整合各种专项业务能力,实现了复杂业务的自动化提供。采用了协同策略判定和用户身份管理等功能,保证了多业务的并存”。
2)公安部门评价
多省公安厅对项目应用成果做出了高度评价:
广东:“有效协助警方成功侦破一批特大跨国电信网络诈骗专案”;“通过及时止付直接挽回人民群众财产损失1.2亿元,实现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数量明显上升、破案数明显上升、发案数明显下降、人民群众财产损失明显下降的‘两升两降’工作目标,效果显著,社会效益巨大”。
浙江:“共同建立了跨部门一体化闭环联合诈骗防治系统”;“自应用该系统以来,有力打击了通讯信息诈骗犯罪,通过及时止付直接挽回人民群众财产损失超过1亿元,通讯信息诈骗报案数量下降超过40%,社会效益显著”。
湖北:“系统上线以来,使大部分诈骗手段显著失效,沉重打击了诈骗分子。诈骗案件显著减少,下降比例达40%”。
云南:“积极配合警方开展钓鱼网站、电信诈骗电话等整治行动,通过相应提醒功能,提高用户的防范意识,降低用户被诈骗的风险,取得显著成效”。
福建:“沉重打击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活动的嚣张气焰,有力维护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3)第三方测试
本项目系统通过了中国赛宝实验室(工信部电子第五研究所)的测试:
诈骗电话方面:识别准确率达到99.4%,漏检率为5.86%。
不良短信方面:识别准确率达到99.9%,漏检率为0.28%。
钓鱼网站(恶意网站):识别准确率达到99.0%,漏检率为1.23%。
恶意软件(僵尸木马蠕虫):识别准确率达到99.3%,漏检率为0.71%。
4)国际标准
在ITU-T和3GPP提出并制定了首批通讯信息诈骗治理的国际标准共4项,引领了全球运营商协同开展反欺诈相关工作。4项标准如下:
ITU-T于2015年9月发布《Technologies involved in countering voice spam in telecommunication organizations(电信组织中反恶意电话的技术)》。该标准围绕恶意电话的采集、分析、取证和治理等环节,建立起恶意电话的治理技术架构和管理机制,采用了多种技术手段对恶意电话进行有效管控。
ITU-T于2017年3月发布《Code of practice for personally identifiable information protection(个人身份信息保护实践准则)》和《Guidelines on mitigating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infected terminals in mobile networks(移动网络手机恶意软件管控准则)》。前者提出了敏感信息模糊化等创新性举措;后者提出了手机恶意软件的管控准则,涵盖了监测、发现、封堵等各方面。
3GPP于2014年9月发布《Study on security on spoofed call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改号电话监测与防治安全方案)》,提出了跨运营商实现虚拟改号监测和防治的一体化联合防控机制。
5)项目验收意见、鉴定结论
本项目的支撑项目973计划课题“智慧服务机理与理论”的验收意见指出:“课题在标识表征、服务感知、多路径协作以及服务数据分析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强的研究成果。实现了智慧服务的数据分析与协同提供的产业化,并进行了大规模部署,所提方法可行有效,相关成果创新性突出”。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和省通信学会在项目成果鉴定中指出:“项目在基于运营商管道的手机不良信息防治技术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项目成果在超大规模移动用户数下的诈骗电话精准识别率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6)获奖荣誉及社会影响
项目曾获得2014年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2016年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2016年全球GLOTEL金奖,2017年首届中国电信大数据司马奖最高奖项——组委会特别奖。
项目成果被CCTV、人民邮电报、中国新闻网等数十家媒体报道并给予好评。“疑似诈骗来电提醒”、“呼死你管控”等项目获评2017年工信部防范打击通讯信息诈骗优秀案例及示范项目。项目成果在2014年至2017年举办的四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上进行展示并获中央网信办、工信部等上级部门的高度认可。
推广应用情况
应用单位名称
|
应用技术
|
应用起止时间
|
联系人/电话
|
应用情况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通讯信息反欺诈系统
|
2009年1月至今
|
许家乐/13810375525
|
自2009年以来,中国移动已逐步建设了国际诈骗电话管控平台、虚假主叫管控平台、语音专线管控平台、“呼死你”管控平台、网内诈骗电话管控平台、疑似诈骗来电提醒业务平台、不良短彩信管控平台、伪基站管控平台、恶意软件管控平台、钓鱼网站管控平台等反欺诈专项管控平台。截至目前,已经建设了9个专项反欺诈全国平台和137个分省子平台,并于2014年开始在各专项反欺诈平台的基础上建设了全国反欺诈大数据分析平台。
同时,中国移动与公安、金融、其他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等多方密切协作,建立了跨部门一体化闭环反欺诈联合防控机制,共享数据和信息,实现了对多种诈骗渠道的全流程立体防控。
上述系统已在全国大规模应用,截至2017年底,共拦截诈骗电话5.9亿次,拦截“呼死你”电话4.9亿次,拦截不良短彩信263.1亿条,下发疑似诈骗来电提醒72亿次,发现手机恶意软件131万个,处置疑似钓鱼网站30.3万个,对全网8.4万台专线PBX设备实施了接入管控。
借助于该系统,联合公安机关实现了对诈骗的及时止付,仅广东、浙江、上海、山东、云南五省就为用户挽回了超过4.2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同时,通过对通讯信息诈骗的拦截和提醒,为用户避免了超过250亿元的潜在经济损失。
|
浙江省打击治理通讯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 |
通讯信息反欺诈系统 |
2016年1月至今 |
黄震/ 0571-87286790 |
与中国移动密切协作,共同建立了跨部门一体化闭环反欺诈联合防控机制。在反诈骗的过程中,应用了中国移动研发的通讯信息反欺诈系统,该系统可以利用中国移动的通信网络和大数据实时发现疑似受害人。利用此信息,反欺诈中心开展了针对性的事中干预和及时止付工作。自应用该系统以来,有力打击了通讯信息诈骗犯罪,已通过及时止付直接挽回人民群众财产损失超过1亿元,通讯信息诈骗报案数量下降超过40%,效果显著,社会效益巨大。 |
广东省公安厅刑事侦查局 |
通讯信息反欺诈系统 |
2016年初至今 |
杨豪 /020-83922153 |
应用了中国移动研发的通讯信息反欺诈系统,开展了针对性的事中干预和及时止付工作。自应用该系统以来,已通过及时止付直接挽回人民群众财产损失1.2亿元,实现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数量明显上升、破案数明显上升、发案数明显下降、人民群众财产损失明显下降的“两升两降”工作目标,效果显著,社会效益巨大。 |
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知识产权类别
|
知识产权具体名称
|
国家
(地区)
|
授权号
|
授权日期
|
证书编号
|
权利人
|
发明人
|
发明专利有效状态
|
国家发明专利
|
一种通话过程中实时拦截诈骗电话的方法和系统
|
中国
|
ZL201410512208.1
|
20170704
|
2539126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东信北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周平、廖建新、朱宏毅、林建洪、黄洁、张锦然、王彦青
|
有效
|
国家发明专利
|
一种实现来电智能化处理的系统
|
中国
|
ZL201310042249.4
|
20150408
|
1626776
|
东信北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廖建新、徐童、杨军、王娜、张立杰、曹鹏、金媛、应岳、阙喜涛、赵旭光、吕品、但志超、王晶、王纯、李炜、张磊、王玉龙、朱晓民、张乐剑、沈奇威、王敬宇、戚琦、樊利民
|
有效
|
国家发明专利
|
一种对诈骗电话发送提醒信息的方法和系统
|
中国
|
ZL201410669615.3
|
20170825
|
2587741
|
东信北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廖建新、张锦然、张煊、林建洪、张立杰、章亮
|
有效
|
国家发明专利
|
基于云计算的身份认证的方法、系统及云端服务器
|
中国
|
ZL201110101220.X
|
20151007
|
1809902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
黄昭文、孔轶、黄伟湘、陈涛、余士韬、李英、黄克书、雷志勇、林茂、吕汉鑫、胡金龙
|
有效
|
国家发明专利
|
一种基于聚类算法的实时拦截诈骗电话的方法和系统
|
中国
|
ZL201410693578.X
|
20170825
|
2587984
|
东信北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廖建新、王彦青、林大庆、林建洪、张锦然、单瑞超、马宪
|
有效
|
国家发明专利
|
一种实现移动电话来电智能管理的系统和方法
|
中国
|
ZL201210384831.4
|
20150408
|
1626874
|
东信北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廖建新、徐童、杨军
|
有效
|
国家发明专利
|
一种实现移动电话来电统一处理的方法和系统
|
中国
|
ZL201310042259.8
|
20160803
|
2151308
|
东信北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廖建新、徐童、杨军、王娜、张立杰、曹鹏、金媛、应岳、阙喜涛、赵旭光、吕品、但志超、王晶、王纯、李炜、张磊、王玉龙、朱晓民、张乐剑、沈奇威、王敬宇、戚琦、樊利民
|
有效
|
国家发明专利
|
实现按需精确营销并保护用户隐私的统一通信系统和方法
|
中国
|
ZL201310164814.4
|
20151118
|
1845636
|
东信北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廖建新、徐童、张煊、金媛、王晶、王纯、李炜、张磊、王玉龙、朱晓民、张乐剑、沈奇威、王敬宇、戚琦、樊利民
|
有效
|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
基于运营商管道优势的手机不良信息防治系统V2.0.0
|
中国
|
2016SR067588
|
20160401
|
1246205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
/
|
有效
|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
东信北邮非法语音业务防治平台软件V1.0
|
中国
|
2015SR161384
|
20150820
|
1048470
|
东信北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
|
有效
|
主要完成人情况
1. 廖建新 排名:1
行政职务:网络智能研究中心主任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完成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对项目的创新点1、2、3做出了贡献,提出了项目的技术路线,研究方法与指导思想,参与设计了通讯信息反欺诈系统的体系结构,主持研发了跨越多个反欺诈平台的服务协作与能力集成技术,多业务逻辑触发算法和业务逻辑触发机制,基于高维度机器学习模型的诈骗识别技术等关键技术,指导设计了国际诈骗电话全国管控平台、疑似诈骗来电提醒全国平台、“呼死你”应急防护平台。
2. 张滨 排名:2
行政职务:信息安全管理与运行中心总经理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完成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对项目的创新点1、3做出了贡献,主持设计了通讯信息反欺诈系统的体系结构,主持实现了包括多个专项反欺诈平台、业务平台和反欺诈大数据分析平台的通讯信息反欺诈系统并在现网实施。
3. 王敬宇 排名:3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完成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对项目的创新点1、2、3做出了贡献,参与设计了通讯信息反欺诈系统的体系结构,研发了跨越多个反欺诈平台的服务协作与能力集成技术,多业务逻辑触发算法和业务逻辑触发机制,基于高维度机器学习模型的诈骗识别技术等。
4. 刘利军 排名:4
行政职务:信息安全管理与运行中心研究支撑中心副经理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完成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对项目的创新点1、3做出了贡献,参与设计了通讯信息反欺诈系统的体系结构,参与实现了包括多个专项诈骗治理平台、业务平台和反欺诈大数据分析平台的通讯信息反欺诈系统并在现网实施。
5. 徐童 排名:5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讲师
工作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完成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对项目的创新点1,2,3做出了贡献,研发了跨越多个反欺诈平台的服务协作与能力集成技术,本体集成技术,设计了“呼死你”防控产品。
6. 方国强 排名:6
行政职务: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信息安全部总经理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完成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对项目的创新点3做出了贡献,参与了实现了国际诈骗电话集中监控平台并在现网实施。
7. 张磊 排名:7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讲师
工作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完成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对项目的创新点1,3做出了贡献,参与研发了跨平台的服务组合方法,参与设计了个性化通信安全防护产品。
8. 娄涛 排名:8
行政职务:信息安全管理与运行中心品质管理处经理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完成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对项目的创新点1、3做出了贡献,参与设计了通讯信息反欺诈系统的体系结构,参与实现了包括多个专项诈骗治理平台、业务平台和反欺诈大数据分析平台的通讯信息反欺诈系统并在现网实施。
9. 石川 排名:9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完成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对项目的创新点2做出了贡献,研究和设计了基于多目标优化的多标签分类算法、异构对象间相关性测量算法等关键技术。
10. 刘钢庭 排名:10
行政职务: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广东有限公司信息安全保障部总经理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完成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对项目的创新点3做出了贡献,参与了实现了广东反欺诈平台并在现网实施。
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排名:1
与北京邮电大学、东信北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合作单位一起进行了通讯信息反欺诈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关键技术研究,部署了通讯信息反欺诈系统,包括国际诈骗电话管控平台、虚假主叫管控平台、语音专线管控平台、“呼死你”管控平台、网内诈骗电话管控平台、疑似诈骗来电提醒平台、不良短彩信管控平台、伪基站管控平台、恶意软件管控平台、钓鱼网站管控平台等专项反欺诈平台,以及反欺诈大数据分析平台,实现了全网数据集成与融合,实现了跨平台反欺诈服务协作与能力集成。在上级部门的统一部署下,与公安、金融、其他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等多方密切协作,实施了跨部门一体化闭环联合反欺诈防控机制,共享数据和信息,实现了对诈骗的全流程立体防控,为用户挽回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保护广大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和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2. 北京邮电大学 排名:2
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东信北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合作单位一起进行了通讯信息反欺诈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关键技术研究,研发了跨越多个反欺诈平台的服务协作与能力集成技术;采用机器学习模型,深入到诈骗行为模式层面进行识别,研发了一系列诈骗电话、不良短彩信、伪基站、钓鱼网站及恶意软件的识别算法,攻克了异构多维特征建模、模糊诈骗行为分类聚类、诈骗敏感词义辨析等三项技术难题,支持对复杂、新型诈骗模式的自适应识别;提出了基于业务协调中间件的多业务共存机制,攻克了反欺诈业务与现网业务冲突的技术难题。
3. 东信北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排名:3
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北京邮电大学等合作单位一起进行了通讯信息反欺诈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关键技术研究,研发了业务协调中间件网元和业务触发机制;研发了国际诈骗电话管控平台、网内诈骗电话管控平台、不良短彩信管控平台、呼死你管控平台、疑似诈骗来电提醒平台等反欺诈系统产品,并在现网大规模应用。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本项目完成人共10人,其中,廖建新(1)、王敬宇(3)、徐童(5)、张磊(7)、石川(9)来自北京邮电大学;张滨(2),刘利军(4),方国强(6),娄涛(8),刘钢庭(10)来自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2009年以来,北京邮电大学廖建新教授及其团队成员王敬宇、徐童、张磊、石川、吴斌等人启动了本项目的研究工作,共同发表多篇论文,获得多项专利授权,并完成了973课题等多个国家级、省部级项目。
从2009年开始,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就开始与北京邮电大学廖建新教授团队就项目相关技术进行密切合作,参与人员包括张滨,刘利军,方国强,娄涛,刘钢庭等。从2009年至2015年,双方团队以中国移动委托北京邮电大学完成横向项目,以及北京邮电大学承担教育部-中国移动科研项目的方式开展合作,北京邮电大学廖建新教授团队接受中国移动的委托,在与中国移动团队深入交流的基础上,进行了基于云计算的并行数据挖掘、基于机器学习的诈骗模式识别算法、多业务触发和冲突检测机制等通讯信息反欺诈关键技术研发。上述合作项目均已成功完成,成果已交付。在此过程中,中国移动采用相关关键技术进行了通讯信息反欺诈系统的建设。
作为北京邮电大学与普天东方通信集团的合资公司,东信北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简称东信北邮)自2000年成立之日起就和北京邮电大学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因此东信北邮也与北京邮电大学一起同步启动了本项目的研发工作,开展项目技术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东信北邮基于项目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国际诈骗电话管控平台、网内诈骗电话管控平台、不良短彩信管控平台、呼死你管控平台、疑似诈骗来电提醒平台等反欺诈系统产品的研发,并在中国移动现网大规模应用,协助中国移动建立了通讯信息反欺诈系统。
上述各单位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建立了产学研用一体化机制,通过密切合作,成功地完成了项目。在此过程中,各合作单位共同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如在《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杂志上发表的论文“Toward a Multi-plane Framework of NGSON: a Required Guideline to Achieve Pervasive Services and Efficient Resource Utilization”,共同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如“ZL201410512208.1一种通话过程中实时拦截诈骗电话的方法和系统”。